Will Car Thing become The Next Big Thing?

Edison Chen
5 min readApr 27, 2022

--

Spotify 在去年推出的車用音樂播放裝置 Car Thing,在產品的概念與定位上我覺得還是有抓到一些 insight。開車時,音樂跟 Podcast 往往是駕駛最佳的通勤伴侶,因此如果能夠有一個 dedicated 的音樂播放裝置,聽上去似乎是個蠻不錯的產品。

而在查詢相關資料時,我無意中發現原來 Spotify 早在 2019 年就推出過類似的實驗性產品用於用戶研究,但由於規模僅限於美國的 Spotify Premium 用戶,因此當時並沒有引起討論。

而在兩年過去之後,Spotify 終於面向消費者推出首款音樂播放裝置,無論在外觀的設計或者互動方式上都與 2019 年的實驗性產品有所差異,也許是從當初的用戶研究當中得到一些有趣的反饋了吧。那麼 2021 年的 Car Thing 是否會成為 The Next Big Thing 呢?讓我們先看一下已經拿到手的 YouTuber 是怎麼評價這款產品。

先說結論,在看完以上的開箱影片之後我認為 Car Thing 大概率在市場上沒辦法取得多大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目標客群跟使用場景不夠具有說服力,假如我們暫時撇開那些工作本身就是在開車的族群,一般人的用車場景大概可以區分為三類:

  1. 通勤(高頻次)
  2. 旅遊(低頻次)
  3. 臨時需要(低頻次)

再進一步分析,以通勤族為例,因為是固定路線所以不太需要用到導航,那麼手機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音樂播放器了,再結合現在市面上主流的車款通常都有搭載 Car Play 的系統,Why bother? 再來分析旅遊跟臨時需要這兩個低頻次的用車場景,在這兩個情境下,多數駕駛都是對於路況不熟悉的,因此手機本身通常需要開著導航,那麼在這個前提下 Car Thing 似乎就成為了一個很棒的產品,能夠讓駕駛更輕鬆地執行音樂播放相關的操作。但是,用戶會因為一個低頻次的使用場景而特地去購買一個車用音樂播放器嗎?可能見仁見智了。

說完目標客群跟使用場景,接下來我們再來聊聊產品設計本身。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 Car Thing 觸控的延遲非常高,幾乎是以秒為單位,而在開車的這個使用場景中,駕駛的眼睛即使稍微離開路面幾毫秒,其後果都有可能是致命的,另外當我們在使用觸控螢幕的時候,其實都會下意識的透過視覺去確認操作是否有被順利執行,因為觸控螢幕本身並沒有提供有效的反饋提示。當這樣的硬體限制加諸於開車的場景之上,我認為 Car Thing 的用戶體驗其實不算好。因此整體而言,我覺得 Car Thing 應該沒辦法成為 The Next Big Thing,但這是 Spotify 一次還不錯的嘗試,走出自己在軟體應用層面的舒適圈,試圖進一步與用戶的日常生活產生更多的互動,我還蠻期待看到 Spotify 接下來還會推出什麼有趣的 gadget。

最後我想分享一個我個人的設計方案,如果是我的話,我應該會想要一個簡單的旋鈕遙控器,主要的靈感來源是 Microsoft Surface Dial 以及 Teenage Engineering 的 ortho remote。

不需要螢幕只需要一個單純的圓形旋鈕讓用戶能夠進行播放、暫停、變換歌曲、調整音量這些簡單的指令就好。因為沒有螢幕的關係,用戶自然不會期待在操作過程中獲得任何的視覺反饋,對於開車的使用場景而言,安全性便能夠有所提升。另外如果真的需要操作反饋的話,我會傾向於採用聲音或者簡單的燈號來幫助使用者進行確認,例如百度的 raven H 智能音箱的設計,另外這個音箱也是出自於 Teenage Engineering 之手,太神了…

然後我希望這個裝置可以吸附在車內任何一個地方,也可以多個旋鈕同時控制一個播放清單讓車內的乘客也可以自己挑選想要聽的音樂,這麼一來這個裝置的可玩性更高、操作起來更直覺。假如又可以跟其他 App 進行連動並加以自定義不同的指令的話,那麼應用場景又更廣了,真是讓人越想越興奮!

--

--

Edison Chen

Former Sr. Product Designer at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Nerd. Lover of jazz, hip-hop, food, and bad jokes.